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价格排行 > 养蚕记(二)

养蚕记(二)

  • 发布时间:2021-08-31 03:14:22

儿童节后


前天是儿童节

70后辛苦了快大半辈子了,

儿童节什么的都是陪孙子孙女过的;

80后的差不多都有孩子了,

孩子的节日自己不好堂而皇之的抢;

00后10后的熊孩子们,

当然可以光明正大的玩儿啦;

就我们这些90后的“无耻之徒”们,

纷纷在朋友圈祝自己祝身边的人儿童节快乐,

没错,都是大龄儿童,巨婴,哈哈哈哈


90后专属回忆


    儿童节,微信微博都有一些平台发布了我们90后的记忆。看到平日里看起来比较高冷的王哥转发了一篇特别有创意的与众不同风格的文章,以画面下拉的方式描述了我们儿童时候上午一些吃喝玩乐,华华丹,大大卷,跳房子等等;微博上央视发表了一个视频,不知哪位剪辑人才,把小时候看过的许多动画片的片头曲连接了起来,每一句台词都能衔接上,但每一次风格的转变都是另一部回忆里的动画片,如天上掉写个猪八戒、葫芦娃、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等。


儿童时代养蚕心理


    回忆起儿童时代养蚕,那还是我初中的时候,有七、八年了。家就在学校对面的村儿,房子后面的一道土坝上有各类的草和树,当然少不了桑树,也就给我养蚕提供了不少便利的成本。蚕子是同学之间相互共享的,你不记得哪一天哪位同学就带来了一盒蚕宝宝,想养的人你只要用一张纸这个小盒子,他就给你几片叶子,一两条蚕,不会很多,因为也要给其他同学,那个时候班上会有很多人一起养的。有人就要问,蚕这种蠕动的软体生物你们就不怕吗?小孩子才不会呢,这是大孩子的想法。一方面,肯定又怕的人和不怕的人,怕的人就不会养咯;另一方面,人真的是一种奇怪的生物,儿童时代胆子可能比现在还大,因为不知天多高,地多厚。

    儿童时代的具体事件很有可能既不真切,但当时的心境却能储存很长时间。10几岁的时候养蚕,只觉得好玩,不知道养蚕要注意些什么,只知道摘桑叶来给它吃,拉那么多粑粑倒掉就好了,总之蚕从那么小长到那么大给我们带来的新奇感已经胜过了一切。曾经有一次养了一只蚕,辛辛苦苦养到结茧变成飞蛾产下了一堆的子,进而到了第二年,别人有端上了一盒新蚕,而我的还是一堆子,真的是很奇怪啊,但小孩子的新奇事物很多,很快就会进入另一项好玩的事情当中,不自觉就把这件事情忘了。当然最近才知道,就像没有受精的鸡蛋不会孵出小鸡,没有受精的蚕子也不会变成蚕宝宝,所以不能一次只养一只。

    

青年时代养蚕心理

    这一次养蚕,心境却有大大的不同。        首先,会仔细观察蚕的生长历程,感叹自然界生物的神奇。蚕宝宝慢慢的长大,结茧的时候居然一下子吐出了那么多的丝。这一次养的是改良品种,有金黄色的和金色的两种颜色,十分好看。蚕宝宝的小手也是十分好看,每一次换叶子把它们拎出来,他们都感觉生命受到了威胁一样用尾巴和爪子紧紧地抓住桑叶。其实一开始养的时候,毕竟时隔七年,心境已有很大不同,虽然不怕但心里还是不如小时候大大方方,用手抓的时候会有一点小害怕,后来当然好很多。宿舍一共6个女生,知道我养蚕后,QJJ3只离我1米远,而且拒绝和我讨论它们,W不喜欢这种生物但也不怕,只剩L了。所以希望害怕的人不看就是了,不要去讨厌。

    其次,由养蚕联想到父母养育儿女。我养蚕的时间里,要打破原有的日常时间,挪出一部分,给它们四个找桑树、摘桑叶、换桑叶、铲粑粑。找桑树,在诺大的校园只找到了一棵,被铁栅栏拦住,对外的这一边几乎被我摘凸了;摘桑叶,要在自己外出的时间里预留一点时间,在人来人往的本北高速上一片片的摘桑叶,路人肯定会好奇的瞟我一眼,我就非常不好意思,但为了我的蚕宝宝,忍了,忽视,下一次挑个人少的时间就好了;喂养,每一次都要趁换桑叶的时间,把老的干的不好吃了的都丢掉,铺上一层新的让它们舒舒服服的的躺上去,对了,还要铲粑粑,幸好不臭。所以说啊,养个小小的蚕都有这么多的心塞,桑叶还是不要成本的,只要找到后固定去摘就好了,而爸爸妈妈养育我们,需要辛辛苦苦赚钱,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对我们各种无私的付出。每次想起来,都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让我现在能静静地坐在FD大学图书馆,不用担心衣食,只要关心学业和未来。(当然养蚕没有和爸妈说,它们要求我认真读书,少做他们所认为的无聊的闲事)舒适的风从窗子吹进,我能安逸享受的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虽然不能全国和全世界到处跑跑,但也学会知足常乐。想要的东西很多,自己打拼来的才有成就感。还有就是,养蚕都这么辛苦,未来我结婚后要养孩子怎么办。哀愁~

    最后我想说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宠物的陪伴。现在的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会养各种各样的宠物,狗啊猫啊鸟啊鱼啊等等,迪拜的王子还养狮子呢,而我算是机缘巧合之下养了4条蚕。照顾它们的生活起居,把自己的时间分配了一部分给他们,自然而然对他们就倾注了一些感情。生活无论是繁忙、孤单、枯燥或是其它,在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时间里,你回家看到生机勃勃的它们,你总算有了感情上的一丝寄托,生活也变得有趣起来。可能是因为这一次经历,我之前对于他人这么关注和溺爱某种动物的行为感到特别好奇甚至不屑进而无语的心态有了缓解,甚至是释怀。

    

暂时的离别


    上一周和这一周,我的蚕宝宝们都陆续结茧了,下课、值班或是实习回来,看到它们在纸盒子中已经找好了一块中意的角落,灵活的脖子来回摇摆着小小的脑袋,都是只织了一层安全网,还能看到胖嘟嘟的它们,“唉,这是它们变成飞蛾最后一次看它们了呢,有不舍”“为什么它们天生就会吐丝织茧这么神奇的操作呢?吐出长长细细的丝,先定好跨度,再在周边制一层包裹自己的茧”“它是如何感知自己已经到了要结茧了?”


    


有所思


    我们人啊,在一番忙忙碌碌之中,是否也有一个节点,我们说不清道不明但能感知,等到了这个节点,我们就要爬离曾经和小伙伴们生活过的地方,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织一层茧,把自己包裹起来,在孤独的自己的世界里,经历独角戏般冷漠凄清的蜕变,痛苦的蜕掉之前的那层皮囊,化成自己想变成的那只美丽不可方物的蝶。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不能小觑,经历过了,感受过了,疑惑得到解答了,生命受到提点了,你才有对它们进行诠释的权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