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南志平 胡波 编辑:苗锦锦
腾讯新闻出品
李林学27岁在煤矿打工时,右手小臂被炸掉,左手也失去两个手指。他面对身体的残缺和生活中的苦累困难,表现得总是那么坦然和从容。
李林学,今年54岁,家住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横河镇老岭庄。老李27岁在煤矿打工时,右手小臂被炸掉,左手也失去两个手指。身体残缺的他把两个女儿养大成人,现在他和妻子仍留在村里与大山为伴,并照顾着年过7旬的父母亲。他种着6亩山地,夏秋季养蚕,抽空时做做木工活,有时还外出打工。老李面对身体的残缺和生活中的苦累困难,表现得总是那么坦然和从容。
老岭庄属自然村,地处中条山的腹地,交通不便。现村里只住了五户人家,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上,主要靠种地和养蚕为生。1989年,27岁的老李在煤矿被炸伤,那时他的大女儿才3岁,3年后又有了小女儿。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老李说家里像塌了天,打击很沉重,那个时候农村没有了劳力是无法生存的。图为老李和妻子在自家门口,用石头砌成的小院坐落在村南的一个小山坡上,算是村里的边户。
老李家养了几万条蚕,一天平均要吃一大担桑叶。由于没储存设备,为了桑叶的新鲜,必须天天去采,而且得在傍晚天凉快时才能采,天太热时桑叶会蔫,对蚕不好。
摘桑叶时要去掉病叶和虫叶,老李说摘时间长了手会疼。“这是个苦累活,爬高上低,体力好才行。”
妻子看到老李流汗了,便赶紧帮他擦汗。
老李靠梯子爬上了大树采桑叶。只有一条残缺胳膊的他趴在高高的树上,用剪刀剪枝条。老李说:“桑树需要疏剪,否则长得不旺。”
村口的这间草房是老李做木工活的工房。
老李家后院是父母亲的院子,父亲患有严重风湿关节病,母亲患有脑瘫症,他们已无力养蚕。老人说:“老院年久失修,下雨的时候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漏水了。”
土楼是依地形而建,楼下的小院是他们睡觉以及吃饭生活的地方。上楼需要出小院从厨房的后面上去。
蚕养在二楼的房间里,这里的走廊很窄,仅够容下一人通过。
随着蚕的不断长大,最初的一席蚕现已分成三席,最后几天要分五层。吐丝结茧时满屋子都是蚕,进屋后下脚都难。
采回来的桑叶要晾开,不能捂住受了热。
喂蚕也是很累的活,房间小且席层多。由于每层席间隔小,必须弯腰小心放桑叶,不能压坏蚕。撒桑叶也有讲究,第一要放均匀,使每条蚕都能吃上。第二,放的数量要正好,放太多吃不完叶子就浪费了;放得少了,蚕吃不饱,不能按期结茧吐丝。
养蚕需要近40天才完成一个循环,蚕茧能卖约2000元。“现在蚕茧不值钱,一斤也就是17到20元不等,不如出去打工。”
吃得多,蚕才能结出优质的蚕茧。
养蚕的适宜温度是27至29摄氏度,天冷时需要点炉子。蚕怕老鼠,老李晚上会把猫栓在蚕房里,靠猫叫吓唬老鼠。
蚕吃剩的残叶以及蚕的粪便都是很好的肥料,老李的妻子把这些肥料撒在地里。
老李很喜欢吃红薯,这是妻子特意给在田间劳作的他送过来的。妻子说:“地里活太累,要补充些营养。
在春秋养蚕期间,老李夫妇每天都要从红砂岭走过,他们挑着沉甸甸的担子,就像两个跳动的音符,谱写着他们平凡的故事。(微信搜索公众号中国人的一天或chinaoneday,加入微社区,分享你的故事,你也将有机会成为中国人的一天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