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新邵县官方微信公众号,欢迎关注
和粉、揉面、剁馅、生火……4月20日凌晨三点半钟,别人都还在香甜的睡梦中,罗玉平和妻子岳修云就早早来到店里,忙着为当天的生意做准备了。
罗玉平在揉面
罗玉平地处新邵县城大新街的包子店是个旧传达室,狭窄简陋,甚至连块招牌都没有,但干净整洁。四点多钟,罗玉平聘请的三个服务员陆续来到店里,擀面皮 、做包子、包水饺、煮稀饭……五个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忙而不乱。清晨六点多一点,随着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蒸饺等接二连三的新鲜出炉,顾客也陆续上门了,罗玉平一天的生意又在紧张忙碌中开始了。
“常常有顾客从我这买包子带到长沙、广州去,前天还有个人说要买些带到国外去。”一说到自己的包子,岳修云的眼角立刻灿烂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傲娇之情溢于言表。
年逾半百的罗玉平两口子是来自新邵县雀塘镇腊石村的朴实农民。“当年双方家庭条件都很差,结婚时什么都没有。在家里种田根本赚不到钱,有时连餐饱饭都吃不到,一间土砖坨坨屋比别个的牛栏还差。”当笔者问起岳修云家过去的情况时,她连声感叹往事不堪回首。
岳修云(中)和员工在擀面皮
穷则思变。1991年5月,罗玉平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来到县城,一个煤炉一口锅,在县委大院门口做起了包子生意。刚开始,从没做过包子又未拜师学艺的他做出的包子“要么像个铁坨坨,要么像面粉粑粑,每天连5斤面粉都卖不出。”
见卖包子“无人喝彩”,罗玉平便改做不需技术含量的水果生意。但因为有碍市容,被执法人员阻止,不得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游击战”打久了,他也疲了,倦了。可是,租门面又没钱,怎么办?1995年,罗玉平又把煤炉锅子搬出来重操旧业。
这次,夫妻俩不再像以前那样凭想象凭感觉做包子,而是从面粉质量、配碱比例、发酵时长、揉面手法等每个环节仔细摸索,并且每次做好后都先让家人反复试吃品尝,然后再改进改良。功夫不负苦心人,慢慢的,他们的包子越做越好越来越受欢迎。由于夫妻俩始终坚持面粉优质、老料发酵、手工揉面、馅料新鲜卫生等原则,从1995年到现在,罗玉平的包子生意一直兴旺红火,供不应求。店里平均每天要卖出150多斤面粉,各种包子、卷子、馒头、蒸饺、玉米、鸡蛋、粽子等3000多个,营业额近3000元。这期间,他们除了每年春节放几天假外,年头到年尾一直坚持天天开门,哪怕家中办红白喜事也如此。
火爆的生意
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让夫妻俩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颈椎病、风湿病等。但是,天道酬勤。经过20多年的艰苦打拼,罗玉平夫妻收入不断上涨,他们先后购置了数套房产商铺,儿女也都事业有成。但是,罗玉平和妻子目前并没有打算退出“江湖”享受生活,他说:“看到大家对我们的包子这么喜爱,再辛苦也觉得有意义。只要身体吃得消,我们打算继续将生意做下去,为大家提供满意的早餐。”
文图:何 雯
编辑:杨能广 王琳璐
审稿:岳 赟
NEWS
﹀
﹀
﹀
1、省旅发委副主任高扬先来县调研旅游产业扶贫
2、产业扶贫工作如何开展?陈历贤深入两乡镇调研
3、蔡典维要求昆仑矿业这样防汛
4、陈历贤深入潭溪镇调研脱贫攻坚
5、县委书记夜宿农家,为了落实这些事
6、阳晓华调研雀塘产业园项目建设
新邵官方微信
————————
权威 快速 准确
← 长按左图二维码并识别即可关注
这是新邵唯一官方微信公众号,如果您是新邵人,或是关注、关爱新邵的朋友,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xinshaofabu@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转发,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