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很多人其实都是不擅长于食用面食的,可唯独对多以面粉为食材的苦荞粑粑(bā bā)情有独钟。朋友以前问我“粑粑“”是什么?我说,你就试着叫它饼吧。在大凉山的语言词典里,粑粑或许比饼多了一份童稚情怀的情感吧,始终这称呼从小叫到大,所以大凉山人都喜欢叫它粑粑。朋友说:“喔,那么粑粑不就是饼的乳名了嘛。”是呀,这乳名现在依然应声而答:“苦荞粑粑!”、“荞麦粑粑!”
苦荞粑粑是大凉山彝族独具特色的风味食品,在凉山一带,素来闻名,常有“凉山哥哥下山来,麻布衣裳破草鞋。羊皮口袋倒挂起,苦荞粑粑滚出来”这样的顺口溜。
苦荞粑粑主要是面粉加注清水与苦荞粉、白糖、小苏打等打成糊状,锅里用小刷子刷一层油,(蒸熟后好脱模)用勺子把粑粑浆搅匀,把气泡搅散排空气,舀入蒸锅里,撒上芝麻,再等发酵十分钟左右,然后蒸锅上水烧开后放入小碗蒸,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制成。
在苦荞麦还是穷人吃的食物的时候,苦荞粑粑是凉山农民们带上山的的午餐,带上一份苦荞粑粑和一壶苦荞茶,全家老小就能在农田里从早忙活到晚不用回家准备别的吃食。如今,苦荞粑粑从原来的“穷人午餐”变成餐桌上众人青睐的养生美食,在西昌市的许多餐馆里,苦荞粑粑成了每桌必点菜。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好,养生苦荞麦产品越来越有市场,成为养生一族热爱的生态美食。
苦荞麦是在凉山人心底最深的记忆了。那个时候的苦荞麦,除却制作一点带上山的干粮之外,并不受青睐。而时过境迁,曾经并不受待见的苦荞麦,摇身一变成了“养生麦”、“旅游麦”、“生金麦”。如今的航飞食品苦荞麦既“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不仅仅是百姓家中招人喜爱的养生美食,更重要的是它走出了农村,走进了一个个人来人往的大超市,成了大凉山的一张美食名片。用挑动味蕾的方式传播着西南一隅的西昌小城。如今的正中苦荞麦从观赏到食用,从家庭养生美食到走亲访友的伴手礼都能成为凉山人“拿得出手”的本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