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抽象的
美食却具体可见
于是我们习惯
以节日中的美食
传递内敛的情意
剥开一颗香粽
味蕾牵动的是微妙的情怀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午节”。
粽子是最能烘托端午节气氛的食品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传说而已,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最大的粽子——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只有食指般大小,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其为茶食,甚妙。
中国最有名的粽子都产在浙北杭嘉湖的鱼米之乡——嘉兴五芳斋,其鲜肉粽四季供应,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
湖州的“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见长,以豆沙、猪板油丁为馅并不稀罕,难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红小豆煮烂去壳,再加糖、熟猪油、玫瑰原汁炒至乌黑晶亮有劲。
瑶族粽子,亦称瑶族粑粑,糯米、腊肉、花生和一些调料,掺拌均匀,制成长约20-30厘米、重约1千克的圆柱形粽子;另外瑶族还包枕头粽,先将糯米以食盐、草果粉调味,再配上绿豆、腊肉条,或红糖、花生仁,包成枕头状,有小猪崽般大小;也有在糯米中加红糖、花生等制成素馅凉粽子的。
畲族端午节俗称“五月节”,裹粽是重头戏,畲族粽子民间称“牯角”,乃用箬叶将糯米包成四角,再用龙草捆扎,十个一串。有的人家还要在包粽子时加入菜、肉、红枣等做馅。煮粽常用灰碱水,粽子煮好后,色黄气香,可存放半月。
傣族的端午节,粽子和咸鸭蛋是端午节必备的食物。黑色的香草粽子是最让人期待的端午节诱惑。
五色粽是苗族同胞家庭团圆吉祥的象征。吃五色粽分热吃和冷吃两种。初出热锅的五色粽,香味回溢,诱人口水欲流。拆开叶子咬上一口,只觉得软滑粘牙舌头甜畅,满口清香,令人吃欲大增。冷的粽子,渐渐变硬,慢慢吃可给人一种醇香的味道。
好了,小蛮腰唠嗑到这里,当世界杯撞上端午节,要不带上家人和粽子,来世界之巅吃粽子、看风景或者看世界杯?一家齐聚其乐融融!(ps:看世界杯的小伙伴记得带手机哟~)
夏天的气息越发越浓,恰逢世界杯和端午节,想要如何悠然度夏?不如来小蛮腰,一起感受生活的温柔和美好。
站在最高点眺望整个广州,一边吹着凉风吃着粽子,一边俯视羊城美景,这一刻感觉一切都安静了。
广州塔107层的空中吧是云端休闲驿站,在360度无障碍的观景平台远望窗外美丽的蓝天白云或璀璨灯光。
可以手捧一杯新鲜啤酒,惬息地看着世界杯,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加油;可以悠闲地坐在窗边,品尝现磨咖啡和精致甜点,畅享美好的休闲时光。
传达微妙的情怀
一个端午粽子足矣
不刻意不张扬
舒服就好
端午说“粽”
各具特色的阵阵粽香
飘香在广州塔上~
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狐图片
部分资料来源于搜狐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