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吃动态 > 这样的粑粑可能要你命,这种香香甜甜的云南“粑粑”要慎吃 !

这样的粑粑可能要你命,这种香香甜甜的云南“粑粑”要慎吃 !

  • 发布时间:2020-09-19 20:47:43

说起吊浆粑,那可是

云南的一种传统食物

软软的、糯糯的、香香的……

回味无穷

深得大家的喜爱

然而!!!

如果食用不慎

极易发生中毒!

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病死率非常高!!!


中毒事件多发于夏秋季

吊浆粑粑制作过程需长时间发酵或浸泡,特别是在夏、秋季节,食品在炎热、潮湿环境中贮存不当发生变质,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而引起中毒。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春夏、夏秋之交是发生吊浆粑粑中毒的主要季节。吊浆粑粑在制作过程中,谷物需要长期在水中浸泡,磨成吊浆面。由于夏季温度高,在潮湿环境下,吊浆面容易被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细菌污染,并释放出一种毒性极强的毒素——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性极强,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常见主要中毒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如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云南省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如吊浆粑、酵米面等,它们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易发生中毒事件。由于对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请注意: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是一种病死率非常高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损害人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并且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一旦中毒,后果十分严重。

椰毒假单胞酵米面亚种耐热性极强,经100℃煮沸和高压锅煮沸,油炸都不能被破坏!

引起食物中毒的吊浆面都会有明显的变质,肉眼可见的有“粉红、绿、黄绿、黑”等霉斑,有明显的霉味和陈腐味。


专家指出: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糯米、玉米等制作吊浆粑,家庭制作过程中,要勤换水,注意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吊浆粑。


米浆粑粑可放心吃

提起吊浆粑粑,很多人会联想起街头常见的米浆粑粑。这是两种东西,米浆粑粑可以放心吃。

米浆粑粑是用米磨成浆后,用一个小锅现煎现卖,还可以在里面加入鸡蛋,不少市民都喜欢买了当早点食用。此外,还有洋芋粑粑、包谷粑粑,主要原料是土豆和玉米,和着米浆煎成的饼,这些食物都可以放心食用。

疾控专家解释,米浆粑粑现磨现做,而吊浆粑粑要把包谷等粗粮泡软,常常一泡就是一个多星期,甚至10天。细菌污染吊浆面以后,释放出米酵菌酸后,肉眼可看见明显的变质,会有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有明显的霉味和陈腐味。

谨慎食用长期发酵食物

省疾控专家建议,要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应不使用浸泡、霉变的玉米等粗粮制作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

预防米酵菌酸中毒,最好的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吊浆粑粑。

据了解,吊浆粑粑中毒的潜伏期为2—72小时,多在进食后2—24小时内发病。中毒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变黄、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少数病人于发病后数小时有中等度发热。

如果吃了吊浆粑粑出现中毒反应,应尽快到医院治疗,进行催吐,洗胃、导泄,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一律送往医院观察,尽早催吐、洗胃和导泄。救治越及时,越能及早挽救患者生命。

如果不幸中毒应该怎么应对?

食用后身体不适,出现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请立即到就近医院治疗,凡是吃过同样食物的人,无论是否发病,也一律进入医院排查,生命安全不能靠运气!

本文来源:昆明广播电视台

友情链接